注:本文于11月写成,具体时间已不可考。

    奴隶时代,奴隶主常常用鞭子棍棒调教奴隶,强迫他们无偿劳动;封建社会,地主以苛捐杂税迫使佃户劳动,其只能保有极小部分的财产。今日的资本主义社会,资本家压榨工人剩余价值,还通过灌输价值观扩大他们对非必需品的需求,把无产阶级为数不多的财富回流到自己手中,重新实现奴役。本文暂且称之为“消费主义”。
    实现与奴隶社会相同的奴役效果,资本家创造的消费主义却更加难以被人察觉。无论是网红效应,还是铺天盖地的宣传,都是对消费者的诱惑。而我们一旦陷入泥潭,就会迅速拜倒在消费主义神教下,卖身为奴,“排出九文大钱”,甘愿奉上自己的一切积蓄。 消费主义最杰出的产物,莫过于信用卡。花纸币会让人感到心疼,手中钞票的厚度提醒着大家“冲动是魔鬼”,而电子显示的数字可以明显减弱这样的刺激感。回想一下,你自己是不是也有过在微信或支付宝上大手大脚支出的经历?只需要扫个二维码,金钱交易就完成了,不痛不痒,毫无痛楚可言,只有偶然间查询余额的时候,才能让人体会到不寒而栗。
    当代社会节奏很快,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焦虑。怕老怕穷怕死,怕跟不上潮流,被时代抛弃,还怕掉出自己所在的阶层。消费主义正希望看到这样的焦虑,资本家就以这里作为突破口。有焦虑就贩卖焦虑,没有焦虑就创造焦虑,并让人们相信只要购买商品就可以缓解这个焦虑。这种套路经久不衰,多少广告、公众号、直播都顺着这条路走:《不买不是中国人》、《月入三千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漂亮》、《聪明的人都是这样花钱的》,比比皆是。回忆一下新冠肺炎之初那段日子,全网都在宣传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,一盒药从十几块钱炒到一百多块,供应链都烧断了不知多少回,营销手段何其高明!
    几十年前,中国人骨子里刻着勤俭质朴,虽然只接受过很少的教育,但是没人不懂持家的道理,甘愿做螺丝钉的精神深入人心。现在经济发展好了,生产力水平高了,产品数量越来越多,可是人们总想着存钱,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?不好意思,那我们就姓“资”。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何问明日是与非”,资本家把月光族的思想传播到天涯海角,所以有了花呗,有了先用再还,有了五花八门的贷款。先让人民吸了“钱毒”,使他们终身沦为消费主义的奴隶了,资本就手到擒来了,岂不美哉?
    外国学者做过一个社会学实验,实验选取了几名小孩,分为甲乙两组,把一些糖给小孩,让他们先吃一半,等十分钟后再吃另一半,再跟乙组说如果十分钟后手中还有糖,就可以获得奖励,结果是什么想必大家都很清楚。每月赚钱还债的年轻人们与甲组的孩子有何区别?观察那些中了消费主义的毒的人,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缺少耐心,沉浸于自我满足和自我欺骗,不进行主动自我思考,看书一目十行,看电影只看高潮,工作学习知难而退,沉下心做事都成了一种奢望。
    简要而言,中产阶级掌握的生产资料不多,手上的饭碗不稳,但已经被消费主义绑架,被自身欲望驱使,日思夜想怎么赚大钱,开豪车,实现阶层流动;富人忙于投资产业,收割韭菜,没时间享受中产阶级神往的蓬莱仙境;穷人还在为生活打拼,没有闲钱投入非必需品消费。从堕落中苏醒吧,只有认清现实,脚踏实地,才能脱离消费主义陷阱,实现真正的自由。
    我们的社会已经在消费主义里陷得太深,每个个体能做的只能独善其身。如果有一天搭建冰原的冰层瞬间破碎,经济泡沫突然爆裂,繁荣的假象下脆弱的平衡只会轰然倒塌。我们不能幻想靠一个“罗斯福”来面对经济危机,可是又有谁能力挽狂澜?民众日夜不息,苦不堪言,然而自下而上的变革真的可能实现吗?人类到底该何去何从?终有一天,我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无穷无尽的诱惑时会摆手回答“算了吧”,这才是告别消费主义的唯一方式。量力而为的一个“不”字,将会化作一叶扁舟,承载我们离开那片在2008年已经四分五裂的茫茫冰原。